Sunday, April 1, 2012
溫柔的革命 — 《環保一年不會死》(No Impact Man)
《環保一年不會死! ─ 不用衛生紙的紐約客減碳生活日記》
作者: Colin Beavan
出版社:野人文化(台北)
1992年,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“地球環境高峰會議”。席間,來自加拿大的十二歲女孩珊文(Severn Suzuki)發表講話。珊文只是一個尋常小孩,卻因著“孩子更應該去參加這會議”而自行籌錢遠赴巴西參與會議。雖然如此,這女孩的一席話,卻教全場政客,以至整個成人世界,頃刻默然無語:“我沒有任何政治立場,我長途跋涉近六千里來到這個地方,為的,是自己的未來,比起選舉,比起股市,都更重要的未來……請在座每一位放下私心,用我們每個人的力量來改變世界! ”
“以個人力量影響世界”,聽起來輕而易舉,不過若真正實行,人們又會發現,原來即便單單貢獻自己的力量,也是恁地艱難。面對真正的改變,我們仍然踟躕不前,是以,那十二歲女孩的演說,迄今依然遙不可及。世事總是不進,就退。這些年來,縱然世界科技日益先進,經濟日趨發達,但我們身處的地球卻持續面臨環境惡化的問題:全球暖化,兩極冰塊逐漸溶解,北極熊被迫諷刺地離開北極。有人質疑,全球暖化不過是危言聳聽,因為近年來確實偶有多年罕見的大風雪,甚至有科學家預期,地球正踏入“小冰河時期”。儘管如此,氣候反常,早已是不爭事實。面對這情形,大部人選擇視之不理——夏天熱了,就調低空調的溫度;冬天冷了,就相反。於是大眾生活似乎都這樣過,沒大分別。然而,紐約有一個家庭卻拒絕繼續麻木,這個由一對夫妻、一個尚需要包尿布的小孩與一隻狗組成的家庭,決定嘗試一整年的“零碳”生活,並將整個歷史記錄成書,藉以提醒世人:無論對自己,抑或地球,都可以仁慈一些;要過零污染的生活,並不困難,而更重要的是,即便是個人的微小舉動,其實也能帶來巨大的改變。
《環保一年不會死》所紀錄的,貝文一家的”零污染計劃”生活實驗:不用電視機、空調、冰箱、用完即棄的尿布,也不在家連接互聯網;入夜後連燈也不亮著,購買食品時也盡量選擇本地出產的,因為其“碳足印”最小……每一項改變,對於現代人來說,其實已是重大的犧牲。而當這一切同時發生,這實驗對於貝文一家身邊的許多人來說,無異於強行把自己化身野人的瘋狂革命。然而貝文一家其實對這種探索另一種可能生活的實驗甘之若飴,而非將之視為一種必須用堅強意志跨越的試煉。也於是,這家人發現:人可以一天爬一百多層樓後,仍舊健步如飛;多以自行車代步不僅有效率,還使體態變得輕盈;買本地生產的食材,不假外求的自己動手做菜,吃的會更健康;擺脫一眾電子產品對生活的製約和枷鎖以後,反而能夠體會獨處的自在和快樂;沒電視看,全家相處的時光倒也不賴;小孩改穿可重複清洗的棉質尿布後,竟然更加舒服;更驚人的是,原來在這年代,不用衛生紙,仍是可行的。
作者的一年實驗結束後,因為媒體的廣泛報導,令他有機會到各大學或小區分享經驗。貝文一家的實驗甚至被改編成電影紀錄片,於2009年在美國上映。這一切都彷彿在呼應那個十二歲女孩的說話:“用我們每個人的力量,就能改變世界”。
《環保一年不會死》的英文原著名為《No Impact Man》,意謂“沒影響力的人”。以此為名的原因很簡單:在實驗之初,貝文可沒曾想過要怎樣發起綠色革命,影響他人,改變世界。他只是執著地干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,並一直堅持。此書所談及的不是態度強烈的強制變革,而是一種“溫柔革命”。 “溫柔的革命是從自己改變做起,透過尊重與包容,甚至留有空間來等待,讓周邊的人因為親眼所見而改變。常會覺得,這種內心的感動,才是真正且持久的力量。 ”台灣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,在此書中文版的推薦序中如此寫道,而這恰恰點出這實驗的成功關鍵,以及實行環保生活的最重要概念——只管堅持自己,不需理會別人太多,正如貝文在執行“零碳生活”期間,也常被問及,“一個人能改變什麼?”
“嗯,如果那個人也不試著改變,絕對什麼也改變不了。”這就是貝文的答案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