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陳寧
出版社:大田出版(台北)
愛讀陳寧的文字,因其溫婉如水,像是不慍不火,卻又暗藏銳氣。董橋曾讚她“肯讀書,肯旅行,肯思考”以及“天生會寫文章”,甚至忍不住問:“又一個張愛玲?”至於梁文道則說,她會“普通女生般地八卦,可是寫出來的觀察冷而抽離”。這就是陳寧。以流離旅者自居的她長住香港,也曾居於英倫、巴黎、台北,於是前作,無論是《六月下雨七月炎熱》、《八月寧靜》,還是《風格練習》,大多以散文形式,悠悠細談那些她待過的城市,那些她所鍾情的城市。然而,這本《交加街38號》,卻是她的首部小說集。
交加街位於香港灣仔區,是一條雜亂但富生命力的街道。事實上,這不是陳寧第一次書寫這小區,在《八月寧靜》她就曾經談過灣仔那行將消失的露天市集,以及那教人依戀的奶茶味道。這種城市書寫在香港文壇並不罕見,早期的董啟章,以至近年的潘國靈都愛以此入題,我們或者可將這行為歸因於作者對其城市的鍾愛,甚至是這份鍾情所引伸、近乎條件反射式的書寫動作。灣仔交加街,說穿了就是整個香港,甚至是每一座城市的縮影——無數工地正在重建又在拆卸;許多戲劇每天在街頭巷弄上演。陳寧新書因而得名。同樣值得一談的,是其法文書名l'amour quotidian——「日常的愛」,這次陳寧敘述的,不再是她在城裡所經歷的斑駁日常,而是在城市裡發生,平凡並不起眼的愛情。在陳寧眼中,愛情與城市息息相關,兩者關係不可割絕。
《交加街38號》首章集中勾勒男女關係的角力,節奏緊湊的情節不住於不同城市,以至城市中的不同角落上演。以《大家樂,或大快活》為例,剛離婚的女子在大眾快餐店裡回憶自己那段逝去而不足惜的愛情,同時靜心留意店內其他過客的一舉一動,拼湊城市人的愛情碎片。熟悉的場景,無法不教人想起董啟章舊作《快餐店拼湊詩詩思思CC與維珍尼亞的故事》,只因對城市人來說,面目模糊的快餐店似是這代人愛情觀的象徵——倏忽而來,倏忽又去。而文中就主角婚姻經歷的敘述:「他們只是尋常不過的一對愛侶,因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合而走在一起,幾度分開又復合只是因為熟悉與找不著比對方更匹配的伴侶」 ,更讓人對此快餐店的喻體印象更深——我們之所以會在快餐店裡,一邊閃躲對面陌生人的目光,一邊低頭吃著那些汁液近乎凝固的客飯,多少都是為世所迫,又找不到更匹配、適合的地方。在書中首章,咖啡店、旅館、圖書館、渡輪等城市的不同角落宛如舞台背景般逐一轉換,讓書中每一個尋常人物與愛情觸碰,從而發生關係。這就是城市和愛情的緊密關係。
在現代城市中萌芽生長的,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愛情?陳寧借筆下人物的故事,描繪現代人的愛情本相,就如書中末章之名——愛無能。她先引《戀人絮語》羅蘭巴特的說法:「愛情是動詞,不是名詞。『去愛』,比『愛』重要。」,後以小說書寫,寫現代人怎樣,也為何無能力去付出愛。於是書中男女之間似乎都被什麼所壅塞,又被無形的隔膜所阻礙。這隔膜不再是莎士比亞或曹雪芹筆下的世俗目光,而是人物本身對於愛,對於付出的懷疑以及不理解。 「我們愛的不是人,而是物。我愛你,因為你性感有型。我離不開你,因為你性感有型。我想和你在一起,因為你性感有型。」正如作者於末章所寫,愛情對於那些人物,以至現代人來說,只是「我」的附屬品。而當「我」被「你」更大的時候,真正的愛情其實並不存在。
朱天文的序言說:「愛無能,時代的空氣是這樣。我看見,我相信(不、我按鍵),我記得(不、我上床),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困難的事。」在不知不覺間,愛情這看似是與生俱來的能力,竟變成了世間最難以踰越的難關。
關於愛情,城市人總是無能為力。
刊於《明日風尚MING》一月刊 New Books
我也一口氣看完了她這本書,第一個感覺是,很清麗。
ReplyDelete她寫城市裡的愛情,淡淡的,看著看著,就彷彿舒解了什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