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信息:一段歷史、一個理論、一股洪流》
作者:James Gleick
出版社:衛城出版(臺北)
這是一個資訊主導的世界。現代傳媒理論先驅麥克魯漢(Marshall McLuhan)曾預言,人類正由以往的食物採集者,變身成資訊採集者。事實上,現代人對資訊的渴求、倚賴程度,甚至已超越對食物的需求。許多人能夠挨餓一天半天,卻無法忍受電腦、電話有半秒不在身旁。資訊氾濫、資訊疲勞……這些都是我們時常聽見的抱怨與警告。然而,翻查資訊歷史,歷史上每一次的技術創新,都會引起社會的疑慮與討論。要迎接資訊更澎湃洶湧的未來,也許該先理解過去,以至現在。
於是此書往前追溯,描述數位年代之前的資訊歷史,展示人類史上各種存取訊號、處理資訊以及傳播通訊的方法,以及工具。由來自非洲的偏遠鼓聲開始,作者James Gleick一路由口語詩歌和文字之間的鬥爭、蒸汽時代的計算器與運算程式、電報與摩斯密碼的發明、電話的興起,談到這世代的電腦、人工智慧、網際網路、Google……認識資訊史對身處資訊洪流的我們來說有何意義?作者在書末引述波赫士小說《巴別圖書館》:「這間圖書館收藏了所有訊息,但在那裡發現不了任何知識。在掛著鏡子的走廊裡,無數的架子上,人能找到一切,又什麼都找不到。」在這個俯拾皆訊息的時代,我們當然可以沉迷於紛擾但虛無的所謂資訊,但可將訊息組合,建構知識。這才是資訊的真正意義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